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一讀就懂的社會科學入門知識
●文字敘述淺顯易懂、提綱挈領
●圖表形式快速理解、加強記憶
社會科學是一門有系統探討人類行為、人類關係及人類與環境之間關係的知識(魏鏞,1986)。因此,社會科學的範圍相當廣泛,但終究也離不了對「人」的研究。換句話說,社會科學是以人為研究主體的,這以研究自然環境為主體的自然科學最大不同的地方。另一不同之處,就是社會科學容許主觀性和價值判斷,而自然科學則強調客觀性和必然的因果。
限於學識侷限與經驗範疇,本書作者選了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教育學、經濟學及文化人類學六門學科,作為探討的主題。同時也選了社會工作、民意與公共關係、諮商心理學、教育行政學、商業概論與文化行政學,作為理論與實務的搭配。
本書是以圖解方式將前述六大社會科學領域,理論與實務並呈,力求前後貫通,理解領悟,而且學習期能簡單、易懂、易記。因此,宜為初學者在上課溫習或準備高普考試時的參考書,同時也是一本很好的入門工具書。
作者介紹
莊克仁
現職: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
美國南加大安那堡傳播學院傳播管理碩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五專)畢業
全國性高等考新聞行政人員及格
經歷: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副教授兼系主任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大眾傳播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科長
台北市政電台節目主持人、記者、編輯、編採組組組長、副台長
台北國際社區電台(ICRT)新聞部國內新聞中心副主任、行政部經理、公關部協理
行政院新聞局廣播電視處編輯
服務:2006、2010、2014、2017年考試院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及考試暨普通考試命題兼閱卷委員
2008年起迄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員
2008、2011、2013年新北市有線電視凱博獎評審
2011、2012、2017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廣播事業、電視事業換發執照審查諮詢委員會委員
2011、2012、2013、2015年扶輪社平面媒體與廣播電視媒體公益獎評審
2011年考試院公務人員地方特考(廣播新聞概論)命題兼閱卷委員
2013年廣播電視金鐘獎評審(2011年評審、2008年及2010年廣播組召集人)
2013年卓越新聞獎評審(2008年廣播組召集人,2010、2011年評審)
2014、2015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衛星電視台換照審查委員
2014、2015-2017年復興廣播電台節目諮詢審聽顧問委員
2014-2017年正聲廣播公司節目倫理委員會委員
2016年客家電視台新聞評量委員會委員
目錄
第二章 社會研究法
第三章 社會學學理
第四章 社會工作
第五章 政治學學理
第六章 民意與公共關係概論
第七章 教育學
第八章 教育行政學
第九章 心理學
第十章 諮商心理
第十一章 經濟學
第十二章 商業概論
第十三章 文化人類學
第十四章 文化行政學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9470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7 x 23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UNIT 1-1 社會科學興起的背景與定義
一、知識與科學
現代人強調追求科學的知識,不再以感覺、神話作為知識的主軸,而是強調經過有系統的蒐集、分類求其相關,以及解釋所獲得之有組織的知識。因此,我們可以說「科學」就是經過有系統的研究所得到的知識。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將一切有系統的知識概略的分成三大領域:
(一)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主要是在探討人類所生存的自然環境,探究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球科學、太空科學等。
(二)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主要是在探討人類行為與團體生活所有層面的一種知識領域,因此是以「人」和「社會」為研究的主題,如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等。
(三)人文學科(humanities):是指探討人類文化的特殊精神層面,包括:真、善、美的價值及生命的意義等課題,如哲學、宗教學、倫理學、文學、藝術等。
由上述的分類我們可以知道,社會科學是不同於自然科學的另一個範疇。自然科學以自然環境為研究主體,社會科學則是以人為研究主體。但兩者均是以發現共同的規則和定律為目的,並以較為客觀、統一的方法進行思考與驗證。至於人文學科則不受限於社會科學的客觀,而容許主觀性和價值判斷對思考的影響力,這可以說是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不同之處。
二、社會科學興起的背景
社會科學既為一門科學,其基本目標與自然科學的一般目標是相雷同的。這個目標包括描述、解釋、預測與控制社會現象:
(一)描述:能對繁複的社會現象抽絲剝繭,以幫助人們真實瞭解其內涵。
(二)解釋:經由所蒐集的事實及對事實所做的系統分析與分類,達成某些概念間關係的一般性解釋與證明。
(三)預測:經審慎觀察特殊事件,從而建立通則,然後再以此通則來解釋各別發生的事件,並經由這些事件來證實該一通則。
(四)控制:社會科學家也是公民,對所處的社會像其他人一樣充滿著關懷。因此,可以藉助對分析社會現象的特殊才能,協助社會實現他的目標。
「愛而不寵」,我們通過一個故事來聊一下什麼是愛,什麼是寵。 在一個小山村住著一對母子。媽媽靠種田供孩子生活、學習。尤其是在生活當中,這位媽媽對孩子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孩子要什麼,她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買。但是這個孩子呢,始終覺得家裡比較窮,很丟臉,他從來不帶朋友回家。 後來這個孩子慢慢長大了,他想出去打工,然後媽媽把自己所有的積蓄毫無保留的給了他,孩子頭也不回的拿著走了。 ... 幾個月之後,這個孩子回來了,他愁眉苦臉的對媽媽說,打工太苦了,我想做生意。於是這個媽媽又把僅有的老房子給賣了,給孩子做本錢,然後自己搬到旁邊的一個破房子裡,風吹日曬的。 又過了幾個月,孩子又回來了,這次回來西裝革履,媽媽一看,相信孩子生意一定做得不錯,挺開心的,她覺得孩子終於出人頭地了,但是這個孩子卻還是愁眉苦臉。 媽媽關切的問:「孩子你怎麼了?」 這個孩子說:「我看中了一個姑娘,可是這個姑娘的爸爸有心臟病,所以這個姑娘說,如果我能找到一顆健康的心換給她爸爸,她就會嫁給我。」媽媽看著孩子為難的神情,就流著淚說:「孩子,反正媽媽也活不長了,你把我的心拿去吧,希望你們能幸福。」 這個不孝的兒子覺得媽媽是自願的,於是他真的叫醫生取了媽媽的心裝在盒子裡面,連夜趕路要送給自己的心上人。可村裡的路不好走,他走到半路的時候摔了一跤,這個盒子也掉到了地上,媽媽的心掉了出來,噗通噗通的在跳,他聽到媽媽的心在說:「孩子,你摔痛了嗎?」 這是多麼偉大、無私的愛,這位媽媽好可憐!可憐天下父母心,在中國,這樣的媽媽有很多很多。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很冷,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你很餓,有一種愛叫無條件的溺愛,這樣的愛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私、軟弱。 於是賞識教育專家周弘說,中國的家長太愛孩子了,但是又太不會愛孩子了。 我們的童年是在兄弟姊妹間的相互照顧中成長起來的,可是我們的下一代呢?就一個,而且是多少人在關懷他們,有父母來關懷,然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同事朋友都來關懷一個小孩。 ... 現今的中國由於獨生子女比較多,溺愛型的父母越來越多,無論家境貧困或者富裕,都用溺愛的方式來教養孩子,所謂的「四合一綜合癥」,四個老人,一對父母都把愛傾注到一個孩子身上,六雙手捧著都怕掉了,六張嘴含著都怕化了,這樣的溺愛只能教育出一個讓人傷心的不孝之子,可怕的是現在很多的父母都用溺愛來培養孩子。 有些家長把孩子當豬養,讓孩子吃得飽,睡得好,要什麼給什麼,養的白白胖胖的,但是腦子裡面呢?空空蕩蕩的。在他們的心中,這就是他們對孩子的愛。 還有些家長呢?把孩子當猴耍,教孩子背古詩,唱兒歌,到處去顯擺,家長培養的很用心,孩子卻是很傷心,這也是一種對孩子的愛。 ... 我們經常看到當今很多的啃老族,對父母予取予奪,不知感恩,只是索取。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教育出此類的孩子,你的教育方式直接導致孩子的無能和自己後半生的悲哀! 「一個都上初中的孩子,家務事啥都不會做,成績全部亮紅燈,沒有一科及格。爸爸介紹說,孩子脾氣很壞;學東西總是記不住,特別愛睡覺,叫不醒;吃東西很挑剔;身體運動不協調,這麼高的個子卻體育不合格……」 這個父母眼中的「低能兒」,就是因為爸爸媽媽太過嬌慣孩子,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事事包辦,在家長的寵溺中成長的。 ... 許多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會說:我只想儘自己的能力給孩子最好的,讓孩子幸福。但是事實卻是,溺愛是畸形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害了孩子。 溺愛三大理由 1.彌補自己的童年遺憾 許多父母可能認為自己有一個不怎麼快樂的童年。比如那些小時候沒有玩具、漂亮衣服的媽媽們會給孩子買數不清的玩具和漂亮衣服。 又或者小時候被棍棒教育出來的父母們,覺得自己的童年時代就是煉獄,要玩具挨打、學習不好挨打等等。所以他們對以後的自己發誓,一定要讓自己孩子的童年在牛奶與蜜的環境下成長。 2.對待孩子缺少陪伴,一味用物質進行補償 都說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童年最大的幸福。既然缺少陪伴,那就用物質補償! 有些父母平日裡工作很忙,甚至是周末都需要在家工作。這樣的父母也許從內心就覺得虧欠孩子,所以他們就用物質來彌補自己無法常常陪伴孩子的遺憾。 3.錯誤的教育觀 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愛不是溺愛。沒有正確區分「溺愛」和「愛」之間的區別。覺得孩子是天真的,童年是短暫的,所以他們應該快樂的度過整個童年。不快樂的童年就是黑暗! ... 溺愛三大後果 1.孩子人際關係差,不善交際 孩子在家中無法無天,唯我獨尊習慣了。在家不管對錯,家裡人全都順著。這樣的孩子極易養成自私、凡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他人的性格。以後到了學校,認為老師同學還是會像爸爸媽媽一樣把自己當成小王子一樣看待,然而當事實擺在眼前之後,心理造成巨大落差,從而影響與他人的交際。過度索取,不知道給予,所以也不受同伴喜愛。 ... 2.孩子自理能力差,缺乏基本的獨立能力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些孩子吃飯甚至都要爸爸媽媽追在身後餵他。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意識到了不能過度溺愛孩子。於是會給孩子分配簡單的家務,但是孩子幹了半天都沒有做好,最後這位家長又覺得不需要過度強迫孩子做這些,向孩子伸出了「援助之手」。 ... 3.孩子懦弱無能,膽小怕事 父母習慣性擋在孩子前面,做孩子的參天大樹。在為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隱性的向孩子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不要怕,凡事有爸爸媽媽在。這樣就導致孩子遇事只會找父母,而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孩子在突發情況面前,通常會顯得不知所措,只會回家找媽媽。也就是現在社會的「媽寶」。 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我們就用心的發現他的優點,發現他的趣,激發他的潛能,讓他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讓他做好,這樣的愛才會讓孩子覺得幸福。 ...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幫助孩子做他自己。我們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工作?如果我們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同時又做的很好,那麼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但是很多人在做著他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或者做著他喜歡做的事情但是他做不好,他都沒有什麼幸福感,這個跟物質、跟地位、跟金錢無關。 我們可以愛孩子,但我們不能寵孩子,無條件的愛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私軟弱,所以愛而不寵是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什麼叫愛?什麼叫寵?愛是主動的,寵是被動的。當你主動給予孩子的時候你不用擔心,這是發自內心的。那寵呢?當孩子想要什麼你就給予什麼的時候,這就是寵。 如果身為家長的你看完了以上的內容,小編想說:孩子的快樂很重要,但他們同樣需要挫折教育。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Aza4o58.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71645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大雅霧感流行髮色專業剪髮推薦髮廊龍井美式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豐原韓式燙髮推薦髮廊和平泰迪熊卷髮推薦髮廊推薦染髮店
南屯韓男造型推薦髮廊 台中西屯中長髮尷尬期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哥德式護髮染髮推薦豐原羊毛捲髮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勤美誠品附近霧感染髮 台中哥德式護髮染髮推薦潭子外捲短髮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北區油頭的露額側分髮型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哥德式護髮染髮推薦龍井髮根不好剪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綠園道附近挑染顏色襯膚色 2020流行好整理卷髮台中燙髮推薦